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纵意笔墨挥洒林泉观马祥和的云南山水画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祥和Ma Xianghe 1969年生于安徽滁州,现供职于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绘画、篆刻。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师范大学绘

马祥和Ma Xianghe 1969年生于安徽滁州,现供职于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绘画、篆刻。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师范大学绘画专业、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清华大学公派高级访问学者。 云南的山水对内地的画家来说显得遥远与陌生。而对于身处云南的马祥和则是心灵和笔墨的寄托,多年的日积月累。云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已经在他的笔下出神入化,成为一派水墨的天地。而伴随着岁月的流淌,山水云南从陌生走向熟悉,再从熟悉走向知己,这莫非就是马祥和的艺术之路,通往水墨胜境的云南篇章。 我认识马祥和是在他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当时我任教于中国画系的山水画工作室,马祥和即随我游。由云南到南京师法传统山水画,师法古人、今人……求学之途是艰辛的,考验着马祥和的定力和毅力。他早年曾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这段经历似乎给他笔下注入了写意和线性的基因。在点画使转中的章法结构里找到了成像的途径,并由此出发,去触摸绘画的通识意义。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不时在其脑海里碰撞出:写与描、意与形、疏与密、轻与重,诸多绘画要素的火花,强烈地刺激着他的审美神经。一次湘西写生,对景落墨将他的笔墨能力推到了真山真水当中。一时的激动过去,他得到要捕获山水写生的真功夫,并非一朝一夕能成的事,而是要化己为物、状物取神、删拔大要、取象不惑。中国山水画的本体语言的现实再造,久久不得的心灵感悟,在时下被激活了。 1 . 马祥和 滇南写生 30cm×55cm 2016 2.马祥和 水边的傣寨50cm×68cm2016 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云南,成为了那方热土之上的一位山水画艺术的拓荒的旅人,从此数下西双版纳、滇西等地。从画材开拓来看已非四王吴恽之前贤所能及,而画面的组织结构也由内地的丘壑面貌转为对丛林高原的关注。由线条的疏密和曲折来对原始森林的表现,眼见得纵横挥洒、笔墨飞动、干湿浓淡、积破点染,依附于地貌结构体系当中的马祥和笔墨方式,活脱脱地显现在毫端。我们都知道山水画的历史悠久,成就卓著,成为中国绘画中的有高度表现力的一门精美的艺术。马祥和没有放弃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崇尚传统经典,汲取其中的精华,以为己用,初衷未改。致力于弘扬笔墨传统,深知艺术语言的生命在于“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唐代张彦远语)。宁恣肆而不刻画,宁拙形而不巧雕。故而出现了马祥和式的山水林泉,这是非常可喜可贵的艺术样式,在当下只注重表面图示和照相式的形象描画的风气下显得执着和偏好。这是艺术的特立独行。在云南一隅,临流借鉴,不舍的追求必将由此收获意料之中的艺术果实。其中的汗水和理性的思辨,行走真山真水和先贤的艺术模范,不一而足。马祥和的云南山水画必然以一种合理的美学形式存在,注入了澜沧江水和西双版纳密林元素的笔墨纵情的放歌,分明唱出了独在高原的山水画艺术交响! 3.马祥和 梦园138cm×35cm 2016 4.马祥和 蕉禅图138cm×35cm 5.马祥和 乐土110cm×50cm 2015 马祥和Ma Xianghe 1969年生于安徽滁州,现供职于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绘画、篆刻。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师范大学绘画专业、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清华大学公派高级访问学者。 云南的山水对内地的画家来说显得遥远与陌生。而对于身处云南的马祥和则是心灵和笔墨的寄托,多年的日积月累。云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已经在他的笔下出神入化,成为一派水墨的天地。而伴随着岁月的流淌,山水云南从陌生走向熟悉,再从熟悉走向知己,这莫非就是马祥和的艺术之路,通往水墨胜境的云南篇章。 我认识马祥和是在他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当时我任教于中国画系的山水画工作室,马祥和即随我游。由云南到南京师法传统山水画,师法古人、今人……求学之途是艰辛的,考验着马祥和的定力和毅力。他早年曾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这段经历似乎给他笔下注入了写意和线性的基因。在点画使转中的章法结构里找到了成像的途径,并由此出发,去触摸绘画的通识意义。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不时在其脑海里碰撞出:写与描、意与形、疏与密、轻与重,诸多绘画要素的火花,强烈地刺激着他的审美神经。一次湘西写生,对景落墨将他的笔墨能力推到了真山真水当中。一时的激动过去,他得到要捕获山水写生的真功夫,并非一朝一夕能成的事,而是要化己为物、状物取神、删拔大要、取象不惑。中国山水画的本体语言的现实再造,久久不得的心灵感悟,在时下被激活了。 1 . 马祥和 滇南写生 30cm×55cm 2016 2.马祥和 水边的傣寨50cm×68cm2016 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云南,成为了那方热土之上的一位山水画艺术的拓荒的旅人,从此数下西双版纳、滇西等地。从画材开拓来看已非四王吴恽之前贤所能及,而画面的组织结构也由内地的丘壑面貌转为对丛林高原的关注。由线条的疏密和曲折来对原始森林的表现,眼见得纵横挥洒、笔墨飞动、干湿浓淡、积破点染,依附于地貌结构体系当中的马祥和笔墨方式,活脱脱地显现在毫端。我们都知道山水画的历史悠久,成就卓著,成为中国绘画中的有高度表现力的一门精美的艺术。马祥和没有放弃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崇尚传统经典,汲取其中的精华,以为己用,初衷未改。致力于弘扬笔墨传统,深知艺术语言的生命在于“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唐代张彦远语)。宁恣肆而不刻画,宁拙形而不巧雕。故而出现了马祥和式的山水林泉,这是非常可喜可贵的艺术样式,在当下只注重表面图示和照相式的形象描画的风气下显得执着和偏好。这是艺术的特立独行。在云南一隅,临流借鉴,不舍的追求必将由此收获意料之中的艺术果实。其中的汗水和理性的思辨,行走真山真水和先贤的艺术模范,不一而足。马祥和的云南山水画必然以一种合理的美学形式存在,注入了澜沧江水和西双版纳密林元素的笔墨纵情的放歌,分明唱出了独在高原的山水画艺术交响! 3.马祥和 梦园138cm×35cm 2016 4.马祥和 蕉禅图138cm×35cm 5.马祥和 乐土110cm×50cm 2015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gjsxb.cn/qikandaodu/2021/0503/355.html



上一篇:纳通道的物质传输特性及应用
下一篇:音乐演奏姿势捕捉技术及其应用

传感技术学报投稿 | 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 | 传感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