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微波智能传感与互联系统设计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智慧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将先进的信息、计算机、数据通信、传感器、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

智慧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将先进的信息、计算机、数据通信、传感器、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以解决日趋恶化的道路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作为ITS先进传感器技术之一的微波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全天候、精度高等工作特性,成为未来ITS领域的重要车载传感器技术之一。

1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ITS的道路智慧化应用中,目前上海的外环线、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广州高速公路、厦门莲坂交叉口等多项智能交通业务中,已采用国产的微波交通雷达产品。

微波传感器能够在沙尘、烟雾等恶劣环境下,日夜工作,因而具有全天候的工作特性,这一点是现行光与视频传感器无法比拟的;微波传感器具有更小的体积与重量、更利于大规模集成化生产等优点;微波传感器具有比声、光、视频传感器更高的抗干扰能力,不仅能够对各种物理干扰(震动、动物侵入、合法进入等)进行分类识别,而且不易受现代化的无线电波、电磁辐射等干扰,具有先进性;此外,微波传感器在无线感知目标的同时,可以复合行使无线互联的功能,更具有先进性。

因此,本文以ITS应用为背景,进行微波传感器的传感与互联技术研究,具有迫切的国家应用需求。

2 微波智能传感系统设计

基于自主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进行微波GaAs芯片的多芯片级连、层叠结构设计、垂直通孔互联等低功耗、微波智能传感系统设计。

微波智能传感系统前端集成发射机/接收机,作为传感器的核心器件,与微波天线(收发天线分置)进行通孔连接。微波智能传感系统工作体制为调频连续波(FMCW),输出包含目标信息的回波信号,经中频电路滤波、放大、检波后,进入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探测目标的目标识别。微波智能传感系统收发前端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微波天线为收发分置式,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天线特性相同,且隔离度在-30dB以上;前端为射频收发模块,主要含微波振荡器、功率放大器、混频器等功能模块;中频电路为中频滤波电路、中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的模块集成;信号处理电路通过单片机初级实现;PC机为数据的采集和信号处理程序的运行服务;最终全系统对侵入目标进行识别。

在微波智能传感系统的设计中,按照天线层、射频层和中频信号处理层,进行分层设计与制作,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工艺生产,保证性能的一致性,而且在性能上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抗干扰能力较强。微波智能传感系统对目标的探测如图1所示。

图1模拟车辆目标的探测及其信号

3 微波智能互联系统研制

微波智能互联系统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微波互联收发机设计框图

本系统射频前端载波频率为24GHz,系统如果在室内10m的距离内实现大于100Mbps的通信速率,表1给出的链路预算,当传输距离为10米时,信号平均发射功率为5 dBm(如果传输距离长,可以增大发射功率)。系统具有41.34 dB的链路余量,最小接收机灵敏度为-105.5 dBm。表1为系统通讯互联进行的链路预算表。

表1 链路预算表无线传输速率 100 Mbps平均发射功率 5 dBm发送天线增益 10 dBi接收天线增益 10 dBi系统工作频率 24 GHz 10米处路径损耗 88.16 dB平均接收功率 -63.16 dBm天线输出端每比特噪声平均功率 -124 dBm接收机噪声系数 8 dB射频子系统输出端每比特噪声平均功率 -116 dBm射频子系统输出端信噪比 52.84 dB需要的信噪比 7.5 dB实现损耗 4 dB链路余量 41.34 dB最小接收机灵敏度 -105.5 dBm

系统发射模块的电路结,包括射频、中频和基带处理三个部分。为了与大多数商用基带芯片兼容。考虑到级联的稳定性和系统扩展性能的需要,在级联之间加入一个24GHz的开关;天线部分采用喇叭天线以获得更大的增益。

系统接收模块电路,包括射频、中频和基带处理三个部分。其中射频部分包含频率源、混频器、低噪声放大器、天线四个部分。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将接收的微弱信号放大,要求有较低的噪声系数,由于单片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有限,故采用两片级联的方式,为了避免级联引起震荡,在级联时引入适量的衰减。中频处理模块将中频信号通过I、Q两路混频到基带处理部分,便于与商用基带芯片互联。

24GHz短距离无线通信演示系统通过将射频前端与商用基带模块互联,实现室内、室外大于10Mbps的无线通信传输。24GHz点对点实验演示系统中,两个多媒体终端(台式机)采用自主研发的24GHz射频前端系统,结合商用基带模块,实现不小于10Mbps无线传输带宽的高速信息传输。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gjsxb.cn/qikandaodu/2021/0626/448.html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纤光栅应变感应的造船门式起重机应
下一篇:行人交通安全警示系统研究

传感技术学报投稿 | 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 | 传感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