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传感领域的跨界英雄记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张(2)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学记一直致力于应用化学、材料、生物技术等不同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生物体系或环境体系中的微量、痕量分子信号直接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联系进行捕

张学记一直致力于应用化学、材料、生物技术等不同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生物体系或环境体系中的微量、痕量分子信号直接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联系进行捕捉和信号转换,进而获得高灵敏的定量分析结果,在他看来,在看似神秘的生命图谱中,大多数疾病都是有迹可循的。

基于传感技术的癌症早期诊断系统由此立项,目前已经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临床实验许可,进行了3万多次的临床试验。这个系统可以在肿瘤形成之前提前18个月进行早期预警,毋容置疑,一旦它应用于临床,将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了更好地进行临床实验,经上级批准,张学记兼任301医院临床生化部副主任。

造就癌症预警领域的“神探夏洛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卓越的研究团队,张学记更视“创新”为科研的灵魂。他常说:“创新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兴趣,二是有需求,正所谓兴趣驱动,需求牵引。”这项由需求牵引的成果,借助纳米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结合酶催化放大、纳米技术放大、现代生物放大技术等检测信号增强策略,建立了新型生物传感与成像检测体系,综合应用了电化学传感、固体纳米通道、多模成像分析、光学生物传感、光电化学传感、质谱成像技术及微透析技术等多种手段。其中,生物传感与成像新策略构筑了新型生物传感界面,设计出具有高稳定性、可控性和高选择性的分子识别与信号提取及放大体系,发展了高灵敏性、高选择性、时空分辨的传感与成像技术。这在建立具有自主产权和原创性的分子诊断平台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为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早期诊断提供分子基础和关键技术。

用5年时间打造精英团队

北科大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并不大,不足600平米。不过,从建立第一天开始,“顶天立地”的四字方针一直说得底气十足。顶天,就是要做一流的研究,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出一流的人才; 立地,就是要把研究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应用于实际,应用于社会。

中心筹建过程中,张学记遇到过很多棘手的问题——人员少、资金短缺、实验场地不足,创业不可谓不艰辛。即使有各级领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都必须做到事无巨细、样样关心。

为了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他从海内外多所著名院校引进了多名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专业的科研人员,还依靠北科大材料、化学、生物等实力雄厚的重点学科,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思路,着力搭建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他说:“要想成为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可以买,一流的大楼可以造,但离开一流人才去使用和管理,就都是空谈。”

与吸纳人才相比,培养人才更加耗费心神。“我发现很多研究生都不敢去创新,因为博士生毕业有在核心期刊发3篇论文的硬指标,而实际上有时侯做一个真正的创新性的研究需要5年或更长时间。如果真去做原始创新,许多学生恐怕都毕不了业。对老师的考评亦是如此,新老师过一两年就要考核,达不到要求就不会续聘,因此很多人只有做一些边边角角的修补或跟踪性研究。”

为了重建大家的科研习惯、培养团队的国际视野,中心陆续建立了定期研讨会和学术汇报制度,并大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他邀请多名国际著名科学家,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包括诺贝尔奖评委,诺贝尔奖候选人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名誉教授;同时接受多批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到北科大合作交流和访问。除此之外,他还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和研究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欧洲大学及研究所学习交流。

为了引导更多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入门,中心同时为本科生聘请了加拿大大学和美国大学教授为夏季小学期授课专家,张学记本人也在百忙之中专门为本科生开设了课程。他在课堂上说:“自由创新、善于发现、科学思维,要在科学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勤奋才是真正的智慧。”据说,这门课程几乎无人缺课,有讲座时更是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最让学生们佩服的是,他能把枯燥的生物化学传感、自由基化学分析等课程,讲得像故事一样吸引人。

经过5年来的悉心耕耘,如今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纳米生物传感技术、生物能源、生物医药和产业化研究推广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前沿基础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目前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教师博士后2人、在校硕士研究生30多人、博士研究生20多人。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gjsxb.cn/qikandaodu/2021/0627/450.html



上一篇:行人交通安全警示系统研究
下一篇:面向精准医疗的智慧医疗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学报投稿 | 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 | 传感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