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框架下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中技术因素的多维分(2)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技术与教学环境 广义上,技术被认为是人类知识所创造的工具。这些人类知识是有关如何整合资源来创造所需的产品、解决问题、满足需要或者实现

三、技术与教学环境

广义上,技术被认为是人类知识所创造的工具。这些人类知识是有关如何整合资源来创造所需的产品、解决问题、满足需要或者实现愿望的。就教育技术来看,这个定义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种描述了单独的工具或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文字处理技术等;第二种则包含所有的工具、技术和知识,不仅包括传统技术如黑板、粉笔等,而且包括现代数字技术,如计算机、手机、网络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

本次教学实践的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讲台不仅有传统的黑板,而且有电脑、投影仪(或液晶屏)、电子白板,其中一所学校的教室为全程录像教室,6组均使用PPT课件教学。班级人数40至55人不等。在40名师范生共40份教学反思报告中,有对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反思,也有对融合传统教育技术的反思,但出现的次数相差很大,提到传统技术的地方有26处,提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则有100处(见表1)。由于6个教学小组都在教学中使用图片,即在PPT上展示图片,或用于导入,或用于描述等,反思中也多处提到图片的顺序、删减等问题,但是由于并没有反映出技术整合问题,所以编码时没有标注。

表1技术分类 频次 技术载体传统技术 26 黑板、扩音器现代教育技术 100 PowerPoint、Word、音频、视频、手机、微信、QQ

四、技术与教学——TPACK

如何把技术整合到教与学中,预见如何使用技术也对教师的知识提出要求。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认识及教学法,并对使用技术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作出预测和准备。使用技术时,所建立的情境越具体,教师就越可能成功。在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然后进行课后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学习了新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他下次教学时可以利用的。这是面向具体情境和具体学科内容的知识,依赖于可使用的技术、学生和主题,这就是TPACK。

在文化考察听课记录中,师范生观察发现,实际授课中,课件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主要使用了PPT讲解知识、组织活动和播放音频等”“学生除了朗读课文时翻开课本,其他时候较少翻看课本。他们主要通过看PPT上课”,并且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们也“考虑到多媒体教学的清晰性和便捷性,采用了全程电子教学的方式”。以师范生的反思报告和实际讨论及教学视频为分析材料,在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

(一)教学前

1.教学前TK、CK与PK

教学前的准备阶段主要是确定课型和教学内容、目标和工具等,在这一阶段,研究人员对小组讨论进行录像,并写了观察报告。通常,师范生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关注的是学科内容目标,但随着技术的介入,师范生需要思考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关的内容、目的和目标,在教学中整合技术。技术的引入如何影响将要教授的内容,进而影响教学的目标?通过上课前的讨论视频发现,技术影响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目标的设定。如果师范生认为网上不容易寻找相关资料,就会放弃选取这一内容或主题,转而寻求易于寻找资料的教学主题或课型。相反,教学内容也会影响师范生决定是否使用及怎样使用教学方法或技术,如在小组讨论视频中有学生提议听力训练,回忆自己的学习听力体验,教师分为小组,让不同小组听不同内容后再描述。

A:之前W(他们的老师)让我们看录像,一个人看,一个人不看,然后看的人给不看的人讲故事,然后,大家一起再看一遍,来验证故事的正确性。

B:那是故事,衔接得比较好,这个不是(说明性语篇),视频都没有。

此小组讨论认为教学内容说明性语篇的衔接特点决定视频截取方式并不可取。而另外两组学生决定截取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影视视频做课程导入。网上截取视频涉及技术知识(TK),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则为学科知识(CK),做主题导入则涉及教学法知识(PK),这也是TK、CK与PK的融合,形成TPACK。在教学实践前的讨论中,有5个小组涉及TPACK话题,说明师范生在教学实践前已有一定的TPACK意识。

2.教学前多媒体化教材

文化考察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很少用到教材,都是关注教师的课件。所以教学前,确定教学内容、目标之后,就是对教材的再加工,这也是一个多媒体化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张豪锋、张水潮2008)。它提高了课堂信息处理的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形态,可以为无趣的单词、句型、语法学习创设生动而具体的形象或情境,也为课堂上教师的双向互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6个小组在课前都查阅资料,网上搜索合适的视频,制作出不但包含文字、图片,还能呈现声音、动画、视频的课件,统计结果见表2: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gjsxb.cn/qikandaodu/2021/0727/493.html



上一篇:思辨设计展示可能性的媒介
下一篇:如何面对汽车维修新技术的挑战

传感技术学报投稿 | 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 | 传感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