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精神塑造研究(3)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目标虚泛化。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目标不太明确,对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认识不清,认为只要重复率合格,专家审阅通过,即可刊发

其次,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目标虚泛化。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目标不太明确,对自身肩负的学术使命认识不清,认为只要重复率合格,专家审阅通过,即可刊发。如人情稿、关系稿的刊发。编辑甚至上下疏通关系,贿赂审稿人,以致稿件通过审阅。再如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滥用,将论文检测重复率查红的结果告知作者,作者按照检测结果修改后,继续投稿,直至刊发。编辑甚至以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重复率检测通过了,没有政治性错误就可以刊发。对专家的审阅意见不再翻阅,通过就可以发表,保证刊物正常出刊即可,对刊物刊发稿件的学术价值关心甚少,导致许多低水平稿件和学术价值不高的论文刊发。这些都是高校学报编辑的失察、漠视、懈怠、惧名的体现。这样的行为导致一大堆“学术垃圾”产生。

再次,高校学报编辑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是对高校学报编辑学术行为最有力的监管方式,而学术行为是学术精神最直接的反映。当前一些法律法规对高校学生、教师以及科研人员科研行为提出了一些规范,如《民法总则》《著作权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等。但是针对高校学报编辑制定的规范还是空白。没有具体法律法规规定倘若是由于期刊编辑失职而导致学术不端现象产生的惩治办法。而高校学报编辑部制定的制度涉及编辑学术行为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制度是关于来稿、审稿、稿件规范化等内容,对编辑学术行为约束缺乏有力的奖惩机制,缺少监管机制。导致编辑滥用职权和职务之便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者帮助他人学术造假。

分析当前学报编辑学术精神式微现状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高校学报生存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塑造高校学报编辑学术精神的切入点。本文拟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编辑个人层面进行剖析。

(一)社会层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门逐渐打开,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人们的价值衡量标准发生改变,以财富占有为目的,学术研究短时间内很难创造巨大的收益,因此也被人们逐渐淡忘。人们唯“财”是图,好多期刊出版机构,只要出版面费就可以刊发论文,甚至出现中介代写代发的现象,更有甚者相关搜索引擎为了利益将骗子的网站置于最前端,导致投稿作者上当受骗,或者通过中介来刊发论文。粗制滥造、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发生。

2.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

近几年来,媒体不断爆出学术不端事件,2016年1月29日山东大学公布了对陈振论文抄袭事件的处理结果,认定陈振硕士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作假。决定撤销陈振的硕士学位,取消其导师刘旭光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2016年2月23日,澎湃新闻曝光东北师大两篇同门硕士论文雷同。两篇硕士论文完成时间仅隔一年,且两个作者还是同一导师指导、同一学院同一专业毕业的同门。2020年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公布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随着事件不断曝光,对优良的学术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蔓延到高校当中。学报编辑利用职务之便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上署名,甚至经作者同意,更改署名,情节严重的甚至还涉及金钱交易,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给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条件。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公开出售论文,一些中介机构甚至可以帮助刊发核心期刊。还有一些人会传授如何应对网络查重软件的方法,或者可以提供查重结果,给从事科研的人带来了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国家在整治学术腐败时,重视网络环境的维护和整顿,给学术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不健全法律法规的影响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单独的专门法律对高校学报编辑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规定和惩罚。司法界定和惩处规定在法律层面都相对滞后,解释不明确或几乎没有。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关制度对高校学报及学报编辑进行监管和约束,因此,这一方面几乎是空白。

(二)学校层面

1.高校学报编辑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大部分高校学报编辑部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部门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只有一个编辑负责一个工作环节,缺少监管和制约机制,致使编辑在工作中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如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账号和密码公开,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谁都可以使用,没有任何监管,导致编辑滥用职权,随意检测投稿以外的论文。再如主编对所投稿件没有全面了解,导致编辑权力过大,审稿通过后,在主编不知情的情况下,作者联系编辑随意更换文章署名并刊发。此种现象是违背学术理念和学术精神的,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及高校学报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管制度,学报编辑的学术失范行为会愈演愈烈。同时,惩罚制度缺位,即使发现编辑有学术失范行为,也是口头警告,或者视而不见,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也得不到相应处罚,编辑不用为此付出代价,要求学报编辑恪守学术道德也就成了“空头支票”。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gjsxb.cn/qikandaodu/2021/0707/475.html



上一篇:学报对高职院校教师学术素养提升的作用
下一篇:铅卤钙钛矿纳米晶的电致化学发光

传感技术学报投稿 | 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 | 传感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