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华四泉访谈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6)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 看了您编辑的1983-1993 年《华师学报(教科版)》十年目录索引, 觉得中外教育史的文章比较多。 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华: 我觉得正常。 一个刊物

张: 看了您编辑的1983-1993 年《华师学报(教科版)》十年目录索引, 觉得中外教育史的文章比较多。 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华: 我觉得正常。 一个刊物刊登不同门类文章的数量, 随着时代的不同, 肯定会有变化。 那个时期中外教育史文章发得多一些, 也是有社会原因的。 改革开放初期, 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 研究的手段有限, 对于教育理论方面的实证研究、 实验研究、 调查研究等, 刚刚开始, 需要时间积淀, 出现的成果有限, 不是我们不予重视。 相对而言, 历史类的文章题材多一些, 成果多一些, 而且中外教育史也是一个大类。 总之, 一个刊物, 哪种门类发多发少, 取决于该门类有质量的稿件多少。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张: 当时出现了许多教育理论刊物, 刊物之间也有进行协作并举办了相关的会议。 这方面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华: 举办过好多次会议。 开始没有邀请我们, 我们不知道, 所以没有参会。 即使邀请了, 也缺少经费。 直到1993 年, 协作会在山东泰安召开, 邀请了主编瞿葆奎先生。 因为瞿先生早有安排, 分身乏术, 于是委派我代他出席。 我带了瞿先生一封信参会, 内容由我宣读还是请普通话更好的老师宣读,这事我记不清了。

张: 您在1994 年杭州召开的全国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 当选为研究会副秘书长。

华: 杭州会议我跟随瞿先生参加了。 那是“全国教育理论刊物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属于“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一个分会, 习惯称为“全国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 会上瞿先生当选为理事长, 我被选为副秘书长。 我好像没有做什么有深刻印象的工作, 主要是秘书长夏宝棠老师在负责。①夏宝棠: (1930-2011), 江西九江人,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专业委员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原顾问、 《教育研究》杂志原副主编。1995 年, 研究会第二次年会在广州召开, 瞿先生和我都去参会。 这两届会议的详情可以参看会议纪要。 当时《教科版》没有参会经费, 我的费用都是在瞿先生的科研经费中报销的。

张: 若将学报《教科版》与同时期其他刊物比较, 您有什么感想? 刊物是怎样得到大家认可的?

华: 这个我没有做过认真比较。 学报《教科版》的评价要由读者来作才真实。 不过, 从《教科版》创刊十周年纪念文章的反映来看, 还算被读者认可的。 至于怎么做到让大家认可, 我只能说自己尽力而为了。

张: 那您对现在的《教科版》有什么样的期望?

华: 因为我于1996 年初离开编辑室, 忙于新工作, 无暇关注《教科版》, 也没有订阅, 只是希望,并相信刊物越办越好。

张: 总体而言, 您和几位老先生撑起《华师学报(教科版)》这个学术平台, 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讨论, 涌现出一系列的学术成果, 奠定了刊物在教育理论界的学术地位。 最后, 感谢您多次接受我的访问, 祝您安康!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gjsxb.cn/qikandaodu/2021/0708/477.html



上一篇:铅卤钙钛矿纳米晶的电致化学发光
下一篇: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传感技术学报投稿 | 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 | 传感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