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华四泉访谈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强(以下简称“张”): 华老师您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以下简称“《华师学报(教科版)》”), 在教育理论界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我受华南师范大学董标

张强(以下简称“张”): 华老师您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以下简称“《华师学报(教科版)》”), 在教育理论界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我受华南师范大学董标教授委托, 专门向您了解《华师学报(教科版)》的创刊起意和先期情况。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您请教。

华四泉(以下简称“华”): 您好。 请教不敢当。 2000 年退休以来, 家中发生两大病灾, 遭受沉重打击, 记忆力大大减退, 好多事情都记不得了。

张: 无常多变, 先生保重! 您是1959 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东师大”)教育系的吧?

华: 我是1959 年入学。 当时只有学校教育专业, 学制为四年制。 学习一年后, 我校开始调整为五年制。 同时, 教育系增设了心理学专业。 我就去了这个专业。

张: 您当时为什么选择心理学专业?

华: 专业不是自己选择, 完全是系里安排, 我只是服从而已。

张: 当时学校教学秩序如何?

华: 教学秩序正常。 虽然在学期间各种“活动”(包括政治活动)不少, 但基本上没有影响我们的学业。

张: 当时教育系师资力量怎么样? 您还记得哪些老师给您授课?

华: 应该说很强。 教育系招生人数不是很多, 一般一个年级六七十个学生, 但教育系的教授当时就有20 多位, 其中心理学教授有“五虎将”的美称, 分别是张耀翔、 萧孝嵘、 谢循初、 左任侠和胡寄南老先生。 其中谢先生和左先生给我上过课。

张: 您觉得当时华东师大的风气如何?

华: 风气很好, 学风非常纯正。 上课没有迟到早退, 更没有学生在课堂上讲话、 吃东西, 课堂纪律很好。 学生们都专心听讲, 认真记笔记。 课后, 或在教室里复习, 或去开展文体活动。 晚上就去图书馆阅览室学习, 因为人多, 没有占到座位的就回寝室学习。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新建了图书馆(即现逸夫楼图书馆后面的老图书馆), 增加了阅览室。 建造的时候, 我们都参加了劳动。

张: 那您当时怎么想到报考华东师大?

华: 当时高考可以填报很多志愿, 不下一二十个。 华东师大不是我的第一志愿。 我很内向, 不善于和人打交道, 属于默默无闻这类。 当时看到北大有历史档案系, 我认为与历史档案打交道, 与人接触不会多, 幼稚地就把“历史档案系”定为第一志愿。 至于第一志愿为何没有录取? 或许水平不够, 也可能因为高考之后我被学校(毕业的高中)推荐为留苏预备生, 我的材料已经不在招办。 结果留苏预备生未能符合条件。 至于哪方面不符合, 当事人不可能知道。 最后我被华东师大教育系录取。 不过, 我的录取通知书很迟才送达。 我接到通知, 第二天即去报到, 学校一周的入学教育已经结束了。 虽然不是第一志愿, 但是有书读, 而且是师范, 上学期间吃饭不要钱, 学杂费全免, 还有助学金拿, 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所以还是兴高采烈的, 很满足。

张: 毕业之后的去向呢?

华: 1964 年7 月大学毕业时, 正值大搞“四清”运动, 我们也不例外, 成为一名“四清”工作队员。我们这一届全校毕业生留校的有100 多人, 单独组成一支队伍, 由学校人事处师资办的干部带队, 赴郊县农村参加“四清”运动, 未随学校大部队。 学校的队伍前往安徽全椒县。 我们这一期从1964 年10月至1965 年6 月中旬。 在此期间, 中央教科所决定调我进京。 调令很早就送达学校, 因为“‘四清’工作人员中途不得调离”的规定而没有通知, 直到当期“四清”工作结束, 学校方面才告知此事, 并要我在当年7 月1 号之前报到。 我按照要求赴京报到, 在所里待了不到三个月, 所办公室主任找我谈话, 告诉我因为内务部在6 月25 日发文规定北京人口只出不进,①见1964 年8 月, 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 规定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 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 上海两市的, 要适当限制。虽经所方多次交涉无效, 不能在京落实户口,只能原路返回。 于是我重新回到华东师大教育系, 担任实验心理学曾先生的助教。 不久之后, 学校通知我去安徽省全椒县校工作队开展组织员的工作, 主要从事发展党员这些事情。 这是我的第二期“四清”工作, 后来春节回到上海休息。 本来假期之后再赴安徽, 接到通知借调我去到中科院心理所, 研究航空心理学。 当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实验, 联系飞行员作为被试, 制作高度表, 包括字形、 指针、表盘的安排等工作。 我们去了空军基地做实验, 后来又前往太原专门制作飞机仪表的厂家。 当研究工作初有成效, 不料“文革”爆发, 研究工作中断。 刚开始的时候, 不知道“运动”的持续时间, 学校就安排我继续在心理所参加“运动”。 后来看到“运动”短期内不能结束, 于是调我回到华东师大。 因为我系保皇派, 所以受到“批判”。 休整之后, 我就继续参加运动, 主要是开展外调, 参加“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 1969 年春, 全国实施林彪“一号战令”, 安排我们去嘉定县马陆劳动, 备战备荒。

文章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gjsxb.cn/qikandaodu/2021/0708/477.html



上一篇:铅卤钙钛矿纳米晶的电致化学发光
下一篇: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传感技术学报投稿 | 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 传感技术学报版面费 | 传感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传感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